黄历中的“出行”是什么意思?
黄历中的“出行”是什么意思?
出行 拼音 chuxing
指外出旅行、观光游览。
出行,指车辆、行人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移动的交通行为。语出《史记·天官书》:“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
汉族诞育习俗。小儿出生3日后,择双日好天气,由其父抱到大街上转一圈,谓之“出行”。
出行风俗
陕北
陕北农村正月初一禁忌甚多,忌讳大吵大闹,忌讳说不吉祥的话,更忌讳打坏家什。这一天不动刀剪,不推碾磨,甚至诸事不做,有“初一闲,满年闲”的谚语。正月初一一般不出门,但不少乡村有出行的习俗。
所谓出行,就是一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吆上牛驴马骡,赶上羊群,到高山坡上悠闲自在地游玩一次。新年伊始,走动走动,一年四季,顺顺当当。
陕北地方大,出行的习俗也有区别。如吴堡出行的日子选在正月初二、三的卯、辰、巳、午几个时辰出行。出行时穿长袍、套蓝衫,端着装有香表、祭品、鞭炮的盘子,到了目的地,在地上堆起三堆土,每堆土上三炷香,烧黄表纸三张,然后祭奠放炮,在枣树上折一枝枝儿回来,就算得了财。
温州
温州一带,正月初一出门前要选方向。先在灶神前烧香,然后拿一空锅,中放一勺,用力旋转勺柄,根据勺柄停下时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后听见和记住遇见第一人所讲之话,以剪裁之(虚拟动作),意即取其一半,归来占卜,这叫“香卜”,俗叫“卜剪听”。
贵溪
在江西贵溪一带,正月初一时人们也有出行的风俗。这天大家会起得很早,相约在村子的土地神像前。先到之人燃放爆竹,以催促还未到达的其他村民,等到大家集合得差不多时,出行的队伍便沿着一定的路线绕着村庄游走。
这天所有的村民都会尽量参与出行,万人空巷。出行的途中,各家各户都会有人燃放鞭炮,爆竹声一旦响起,便绵延不绝,直到出行结束。出行的线路中会有几个特定的祭拜地点,人们到达这些地点的时候虔诚祭拜土地神,以求来年平安、丰收。
黄历“出行”的含义
在黄历中,“出行”通常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吉日进行旅行、出差、搬迁、探亲访友等离开居住地的活动。这种出行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基于传统信仰和习俗的行为选择。
出行的文化背景
吉凶观念: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相信每一天都有其特定的吉凶属性,而出行选择吉日,是为了求得旅途平安、顺利。
天人合一:黄历的出行指导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的行为应当与自然规律相协调。
宗教信仰:在某些宗教仪式或活动中,选择吉日出行的习俗也被认为是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出行的种类与意义
旅行:选择吉日出行,以期在旅途中避免意外,享受愉快的旅程。
出差:商务人士选择吉日出差,希望生意兴隆,合作顺利。
搬迁:搬家选择吉日,寓意着搬入新家后生活美满,家庭和睦。
探亲访友:在吉日拜访亲友,象征着关系融洽,友谊长存。
出行吉日的选择
宜出行日:黄历上会标明哪些日子适宜出行,人们通常会优先选择这些日子。
忌出行日:与宜出行日相对,黄历上也会指出哪些日子不宜出行,人们会尽量避免在这些日子外出。
吉时:除了选择吉日,出行的时间也很重要,黄历通常会推荐出行的吉时。
出行的现代意义
传统习俗的传承:尽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但许多人在重要出行活动时,仍会参考黄历,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心理安慰:对于一些人来说,遵循黄历出行能够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增强出行时的信心。
生活规划:通过黄历选择出行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生活和工作,使活动更有序进行。
出行的注意事项
理性对待:虽然黄历提供了出行指南,但现代人应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安全第一:无论何时出行,安全总是最重要的,应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出行安全。
尊重他人:在遵循出行习俗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习惯,避免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