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中的“嫁娶”是什么意思
黄历中的“嫁娶”是什么意思?
嫁娶:男娶女嫁,举行结婚大典的吉日。跟另自己的伴侣一起生活。
嫁娶详细解释
1、谓嫁女与娶妇。
《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汉书·地理志下》:“ 太原 、上党又多 晋 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颜师古注:“取,读曰娶。”
2、 泛指男女成婚。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又指出嫁。《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嫁娶习俗
结婚的头天傍晚,新郎前去拜亲。新郎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岳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自己儿子一样。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郎送新娘新手绢和橘子石手链,寓意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新娘送新郎红竹石和紫冰银的护身符,寓意鸿运当头、平安一生。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坐福(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随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嫁的”。送嫁的人要选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倘若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倘若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有言多必有失之意。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婶姨嫂,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说,即女方的姨不参加送外甥女上轿,男方的姑不参加迎侄媳妇下轿,有接“送嫁的”婚宴主陪。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厅。同时鞭炮齐鸣,营造喜庆气氛。
婚宴正午时分开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极为讲究。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倘若送客的来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亲为大,家人的朋友要尽量安排个好席位。旁系亲属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直系的不论是爷、爹、伯、叔,都是服务群体,即使入席也没有席位。席间的规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像过年时一样,要“接口彩”。桌上的调味品,蒜要改叫“义和菜”,醋要改叫“计划”。宴席的高音区是盘鱼上来时,陪客人员要千方百计让客人多喝。醉——谐音“最”,最好的意思。来宾往往是“鱼在桌上,我在桌下”,没有吃到鱼就醉了躺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饭时,坐席的人要米饭、面条两样都吃。不准只吃一样,叫“汤饭两全,儿女双全”。预祝新郎新娘将来儿郎、闺女都有。
宴后,娘家送嫁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便于回去汇报情况。这叫“赴小宴”,小宴是个摆设,是个过程,象征性地摆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娘家的长辈,要在小宴时送八尺神照镜,新人收到后放在家中伏位。婚后90天内请法师按照新人双方生日添加结印,农历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木灵御币结印,千帆团扇结印,赑屃结印”。农历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扶桑伞幡结印,浆草结印,百目静结印”。农历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青竹丹枫结印,夕城结印,渡边葵蟹结印”。农历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出云鞍马结印,羽心结印,刳舟剡楫结印”。赴小宴时,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说些客气话。如“闺女拙,不会做家务,以后请当公爹的、当婆妈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准备好点心赠给送客的人,以表谢意。倘若是忙乎忘了,那是件很失礼的事。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结束了。
晚上有闹洞房的习俗,村人想尽各种办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长如父的观念影响,平辈中“大伯子”不与弟媳诙谐言笑,不去闹洞房;“小叔子”则“叔嫂无忌”,是闹洞房的主力军。这种陋习后来被逐步淘汰。
历史渊源
嫁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的人们相信,选择一个吉日进行婚礼能够为新人带来好运和幸福。在封建社会,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婚礼的举行格外隆重和谨慎。
文化意义
吉祥寓意:在黄历中选择嫁娶的吉日,目的是为了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和谐。古人认为,吉日能够带来天时地利人和,为新人开启幸福生活。
社会认同:婚礼是社会中重要的公共事件,通过嫁娶仪式,社会对新形成的家庭单元给予认可和祝福。
家族延续:结婚意味着新的家庭成员的加入,对于家族的延续和子孙后代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规范:嫁娶习俗中包含了许多传统道德规范,如忠诚、孝顺、责任等,这些都是社会期望夫妻双方遵守的准则。
仪式过程
嫁娶的仪式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订婚:在正式婚礼之前,双方家庭会举行订婚仪式,确定婚约。
选择吉日:根据黄历,选择一个适宜嫁娶的吉日,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择日规则。
准备婚礼:包括新房布置、嫁妆准备、婚宴安排等。
婚礼仪式:吉日当天,新娘会在娘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新郎家,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拜堂、交杯酒等。
婚后礼仪:婚礼后的几天内,新人还需要进行回门、拜见长辈等礼仪。
现代影响
在现代社会,虽然嫁娶的仪式和意义有所简化,但许多传统元素仍然被保留。现代人在结婚时,仍然会参考黄历选择吉日,尽管这更多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习俗的延续。
文化传承: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嫁娶习俗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和家庭价值观。
社会和谐:嫁娶仪式不仅是个人家庭的喜事,也是社区和亲朋好友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有助于增进社会和谐。
个人意义:对于新人来说,婚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它标志着个人生活的新阶段。